作者:李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佛像印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印社社员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员司马光文化研究会理事光山县政协文史资料撰稿员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客座教授)
清末太平天国战乱期间,光山县人口损失无几,当地的早婚习俗,又使其人口激增,在人口压力下,许多人只得迁往江南地区垦荒,成为战后重要的移民迁出地。“当代学者葛庆华著《近代苏浙皖交界地区人口迁移研究》(人口的压力)章节引用民国年版《光山县志》语说:早在乾隆后期,河南光山县就因生齿日繁,境内无田可佃,县人只好"远赴陕、汝、桐柏诸地,任土开垦”。
至少乾隆后期,因为人口压力,光山县已经开始向外移民,这是太平天国后期至民国时期百万光山人“下江南”的先导。这时期的光山人,迁入地有“陕西”,如黄姓有移入陕西安康市的。“汝“”即时在光山西北的汝宁府。“桐柏”即今南阳市桐柏县。而在这几地中光山人迁居最多的是罗山县。清朝时,汝宁府属河南省,府治所在地是汝阳县,即今河南省汝南县。清代的汝宁府管辖一州、八县,具体为:汝阳县: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正阳县: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上蔡县: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新蔡县:今河南省驻马店新蔡县。西平县:今河南省驻马店西平县。确山县:今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遂平县:今河南省驻马店遂平县。信阳州: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现在信阳市属县中罗山与光山、新县的语言风俗基本相同,就是这一历史移民事件的具体反映。再从几县宗族联谱和家谱的记载中,有不少姓氏是从江西迁麻城过籍,再从光山过籍到罗山的,这些同根同源的记录,亦是文献记载光山移民罗山的事实证明,其中亦记载有不少具体的移民事例。
一、文物实证中的由光山迁罗山“殷”姓始祖碑
据殷家棚殷氏始祖之墓碑记载,光山殷棚殷氏自明末清初时期迁住光山,后代子孙已藩衍至十二支,遍布河南、湖北及江苏等省,其中河南省光山县有砖桥杨湾、殷家棚、马畈殷家楼、殷家棚朱湾共四支。湖北省红安县有坛树殷家洼、三家店两支,新县殷家湾一支。而再迁罗山的多达五支,包括罗山青山殷家河殷家湾,万店殷家湾,子路殷湾、杨店殷家湾,周党殷家冲五支。其中罗山分支最多,且所居五个村均以殷姓命名,可见殷家棚后代藩衍及光山县迁罗山人口之盛。
二、移民宗谱中记载的由光山迁罗山,后辈“下江南”资料
太平天国战争后期,在罗山人一担箩筐下江南的人群中,有不少是光山移民罗山后又再迁入苏浙皖赣的。据祖辈“下江南”移民后裔向家龙先生调查:
《向氏宗谱》
祖籍:河南光山北向店、罗山独东约向家桥,公元一八八八年担箩筐下江南,定居溧阳县上沛镇龙峰村向家葳,下江南始祖:向正和。
字辈:
宗子仁先绍,承家则自长,永成登世敬,忠孝信招彰。
《屈氏宗谱》
始祖:屈瑕,楚武王之子,官村“楚莫熬”(国防部长),屈原是屈瑕的子孙后裔。
始祖屈万扬,明嘉靖年间从江西德安携家眷迁湖北麻城短暂居留后迁河南光山杏山边定居,迄今年,繁衍人。永珍干支从光山迁至罗山定远店下屈湾。公元一八八六年迁徙江苏溧阳县上沛镇龙峰村南埧自然村定居。
原字辈:
国风绍家庆,文龙应世祥,崇来功德茂,根本振倫长。
新字辈:
奉发荣开旺,贤良盛延昌,阳昭乾坤泰,厚泽润传芳,显悦本清源,诗书育栋梁,恭敬记致广,瑞意建福康。
三、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史训清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1月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罗山高中八一级三班毕业生史训清参与的「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获得了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史训清原藉光山县马畈镇永林村史大湾,是光山迁居罗山的移民后裔。
光山人往陕西,南阳走,迁到罗山县是顺理成章的地利。从逻辑和记录以及风俗习惯可以断定,至少有一半的罗山人与光山人一样,是从江西同一地区迁来的,所以在信阳八县两区中,光山与罗山语言关系最近,比如“罗山三大宝”,光山司空见惯。当然,任何一地人口来源的个体情况则更复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