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王建忠通讯员尹彬

眼下,河南大部分地区小麦已经进入灌浆期,这也是小麦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在鹤壁市乡村田间,依靠覆盖高标准粮田的物联网,种粮大户点击手机实时监管麦田;在遂平县麦田上空,植保无人机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喷药;在鲁山,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气象大喇叭提醒农户抓住降雨间歇期打药……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推动乡村振兴,是“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

为确保在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河南省气象局通过开展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格点化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测预警、人工增雨消雹能力提升等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保障工程建设,不断完善“藏粮于技”升级版,助力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使“多彩农业”成为河南的亮丽底色。

智慧气象指导精准作业节水增效又增产

夏至之日,记者走访长葛市石象镇刘沙沃村高标准粮田示范园区,绿油油的麦苗充盈双眼。园内配备了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对农田环境温度、湿度、雨量、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对小麦生长期进行实景观测。根据采集的气象、土壤墒情等参数变化情况,气象专家提出生产建议,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小麦生长情况,科学管理麦田。

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是否精准,气象观测是基础,也是保障。近年来,依托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工程的建设,河南初步建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善、功能先进、响应及时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警业务体系。其中,4个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和35个农业气象观测二级站,组成完备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多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与套便携式土壤水分观测设备,形成有效的土壤水分与干旱自动化监测网络;97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农田小气候监测系统,形成高标准粮田气象服务体系;使用风云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建立综合分析评估模型,形成天地空一体化遥感观测体系,实时监控农田病虫害发展情况、苗情及墒情。

刘沙沃村种粮大户张秋红说,在家里看大屏,出门看手机,智慧气象让手机成为现代农业的“新农具”。

“现在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通过手机上的‘气象博士’可以实时查看病虫害等级预报及防治建议。何时该防治哪种病虫害,如何防治,一清二楚,就像专家在身边手把手教,踏实。”长葛鼎研泽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双保说,“根据‘气象博士’提供的灌溉和施肥指数预报,我们实施精准灌溉、精准施肥,达到节水、增效、增产的目的。”

目前,河南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已形成覆盖粮食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系列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如实现了喷药、施肥、灌溉气象等级农用天气预报逐日发布;晚霜冻、干热风等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评估产品适时发布;小麦、玉米产量动态预报产品逐旬发布等。

气象+物联网升级版“直通式”服务指导精准施策

年,河南夏粮因年秋季连阴雨致播种偏晚,又历经春季低温冻害,但其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仍双双位列全国第一。这背后,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服务和气象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功不可没,也体现了现代农业气象对粮食生产的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通过自主研发河南省一体化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系统、服务网等,实现服务产品查阅、大田实景监控、预警信息及农事建议发布、专家在线指导及数理统计等多项功能,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服务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同时精细化农用天气预报系统、精细化节水灌溉预报系统等一大批针对性更强的服务系统也先后投入业务应用。”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刘荣花说,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农安天下的基石地位自然稳如泰山。

宝丰县康龙集团是一家生态循环农业标杆企业。在该产业园区内布有6个气象观测站,不同的观测站因地制宜分别监测土壤水分、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园区内有专门的场地安装了“智慧农村可视化监控管理系统”,这面有一堵墙宽的LED显示屏展示着大棚蔬菜、果园及稻田等设施农业气象信息。气象信息员及企业领导时常集中在此指导农业生产。

洛阳市伊滨区佃庄镇大郎庙村明拓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赵海是全省首届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在他的园子里,一个电子显示屏引人注目,大棚内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光照强度等数据一目了然;果树、蔬菜种植均实现“物联”,通过布设在园区的传感器及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工作人员能够随时随地与它们“对话”,再经过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分析,可及时了解果蔬生长所需水肥。轻点鼠标,就能实现精准施肥、定点灌溉。

“现在室外气温是18℃,屏幕上显示大棚里的温度是24.5℃,土壤温度是26.2℃。太热啦,要降温。”赵海用手指轻点卷帘、风机的开关,卷帘徐徐打开。他说,以前浇水、施肥基本上只能凭感觉,现在可以精准施策。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首席专家张道明说,赵海的成功之处在于农业物联网技术,打造出规模适度、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园区,为推动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提供了一个样本。

传统农业气象观测“一把尺子、一杆秤,牙一咬、眼一瞪”的方式,已留在气象人的记忆里。通过多年来进行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保障工程建设,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搭建起直达田间地头的服务网络平台,让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能凭借精准的气象信息进行科学种养,改变了过去听天由命的状况,实现农业气象“直通式”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

河南省气象局局长王鹏祥表示,将突出气象科技优势,大力推进现代气象观测、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服务融为一体,着力构建智慧化、无缝隙、趋利避害并举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切实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助力乡村振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