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杰展示本报关于洛八办的报道

在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的基本陈列厅内,有几块写着八路军驻洛办事处人员名单的牌子。在其中一块牌子上,有一行红字写着“勤务员,赵世杰”。最近,这位“赵世杰”被洛八办工作人员找到了!

作为抗战时期洛八办最早一批工作人员之一,赵世杰不仅见证了洛八办成立之初的历史,也亲历了抗战胜利的过程。近日,记者来到老人家中,听今年98岁高龄的他讲当年的故事。

参加中共豫西特委党训班后,他被分至洛八办工作

近日,记者在赵世杰位于偃师的家中见到了他,只见老人头发稀疏,留着一撮山羊胡,起身行走要借助工具,虽然严重耳背,但看到记者写在纸上的问题,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年,赵世杰出生在偃师缑氏唐僧寺村一个农民家庭,当时父母为他取名赵洪武。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正在上小学的赵世杰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赵速捷”,寓意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消息能够速报速传,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年11月,赵世杰经民先队安排,前往渑池县八路军兵站参加中共豫西特委党员干部训练班。在那里,刘少奇(当时化名胡服)为大家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报告,并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

“这期间,我记得日本飞机来轰炸过一次,为了保证学员安全,有几次还把课堂搬进山沟去了。”赵世杰说,约一个月后,学习结束,他被组织分配到刚组建的洛八办工作,当了手摇发电机的摇机员。

整夜不停地摇发电机,大冬天热得直冒汗

老人回忆,那时的洛八办,门前挂着“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通讯处”(后改为办事处)的招牌,门口有身穿八路军军装的战士站岗。全院三进,电台就设在院子的正房内,电台的发射天线高架在房顶上。

“洛八办规定大家不能相互打听姓名和老家。我只知道处长一开始是刘向三,后来换成刘子久。”赵世杰说,当时洛八办党风军纪严明,规定工作人员穿军装要按照八路军着装要求,臂章、胸章等一律佩戴整齐。白天,不论公事还是私事,外出时都必须两人以上结伴。到了晚上,大家轮流值班站岗。

“当时八路军物质条件很差。”赵世杰说,洛八办当时用的是15瓦至20瓦的小功率电台,信号微弱,加上国民党特务电台有意干扰破坏,与延安、西安、竹沟等地的联络时间不得不搁在晚上,“那时,我们整夜不停地摇发电机,大冬天里,脱掉棉衣还热得直冒汗”。

当了20多天摇机员后,赵世杰因为头脑机灵,又是本地人,被调至交通员岗位。

经常去司令长官部,有时一天一趟

在交通员岗位上,赵世杰主要负责传递信件。

“经常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原址位于现西工区),有时一天跑一趟。”赵世杰说,当时,洛八办的刘子久处长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一名姓郭的秘书长有统战关系,信封上写着“郭秘书长亲启”,他来到长官部大门口,一亮信件总能顺利进去。

除了配合统战工作,赵世杰还去过一趟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两趟竹沟(当时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因没有交通工具,赵世杰往返全靠步行,平均每天要走三四十公里路。

“去西安过潼关时,为了防备黄河北岸的日军炮击,我们只能偷偷地从铁路隧道中走,这叫‘闯关’。”赵世杰说,有一次,他将信件送至竹沟返回时,在遂平县嵖岈山(属驻马店市)被国民党抓住并关押了起来,后经地下党营救才死里逃生。

年7月,赵世杰第二次去竹沟送信,办完公务后,他得到指示留在竹沟,不用再回洛八办工作。

中原突围前回到偃师,两年后重回党的怀抱

年年底,国民党武装包围竹沟,制造了“竹沟事件”。当时,赵世杰突围至信阳四望山根据地。在那里,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登记入党时“赵速捷”被填成了“赵世杰”,于是他才有了现在的名字。

在之后的日子里,赵世杰随组织来到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先后在安陆、孝感、光山等地担任乡长、乡党委书记等职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发动群众与日伪军作斗争,直至抗战胜利。

年中原突围前夕,赵世杰经组织安排返回老家偃师隐蔽,与组织失联。直到年偃师解放,赵世杰才经人介绍恢复了组织关系,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开始了新的工作。

如今,赵世杰老人每天除了按时吃饭和锻炼身体,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刷手机,看国内和国际新闻。“那时条件差,要枪没枪,要子弹没子弹。现在国富兵强,人民幸福,我高兴得很!”赵世杰说。(记者刘嘉仪文/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