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遂平文学
天中人都知道遂平有个李兴楼。
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我们来到李兴楼,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一踏上她的土地,就是一段幽深恬静的山岭小路。路并不宽,刚好可以过车,两边是栽下的松柏,一直延伸到龙天沟景区门口。路是走在山背上,这条山叫长岭。老路在山下,从几个自然村里经过,弯弯曲曲。走在这条路上往山下看,看不到村庄,只能听到下面人们的说话声,犬吠牛哞,好像相距很远,其实就在脚下,相距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是几十米的样子。只是岭上杂树丛生,虽不高大,但却茂密,挡住了人们的视线。
从喧闹的城市忽然来到这幽静的地方,目光所及都是山,都是树,耳鼓里只有细雨的声音。
李兴楼就在龙天沟景区的门口,龙天沟就属李兴楼村所辖。
龙天沟系伏牛山余脉,素有“中原九寨”之美称。
夏日里,飞瀑接天,怪石林立。石大如山,独石成屋,林深茂密,是避暑的好地方。
秋天来,山上山下,沟里沟外深红浅红、绿叶黄叶,五彩斑斓,是摄影和美术爱好者的绝佳写生地。
春光明媚,各种花争相开放,满山遍野,红的桃花,白的杏花、槐花,香飘四溢。
严寒冬天,树叶落下,被雪覆盖,细软如被。没叶的树木,颗颗如刺。树木丛丛,宛如一副绝佳的水墨山水图。
景区内有九龙山、跑马岭、凤凰岭、八仙石、卧龙石、白龙泉、娘娘洞、龙天寨、千面崖、天云八卦阵等景点密布,让人流连忘返。
李兴楼的美在静,美在绿。虽已是初冬,目光所及,仍是一片绿色、黄色,五彩斑斓的。
细雨蒙蒙中的李兴楼更加安静,静如处子,静如熟睡中的婴儿。
一条柴狗悠闲走在路上,见了我们也不躲不避,甚至想和我们来个亲密接触。久违的炊烟开始升腾,袅袅娜娜,悠闲舒适的向上生长,不紧不慢,就像这里的人们一样,习惯了这日升日落。
李兴楼的迷人之处是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据当地说,龙天沟原名叫蛟龙沟,因为蛟龙在此盘踞作怪,祸害百姓。东海龙王三太子决定为民除害,违规下凡,降服蛟龙,使一方百姓脱离苦海,此处也风调雨顺。由于三太子违反天条,被贬在龙天沟白龙洞内,后随唐僧西天取经。当地人为感念白龙的恩德,改称蛟龙沟为龙天沟。
龙天沟地势险要,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传说伍子胥保娘娘途经龙天沟。唐初窦建德在此驻扎屯兵,与唐王李世民交战,战败自杀,葬于此地,至今将军墓保存完好。王莽撵刘秀在遂平大地流传甚广。刘秀被王莽一路追杀,来到龙天沟。见这里地势险要,风景迷人,遂在此居住三月有余,留下了许多传说和遗迹,如刘秀大堂、刘秀坑等。明朝末年,为响应李闯王起义,刘扁头兄妹两人也在嵖岈山一带占山为王,曾在龙天沟操练兵马,留下了跑马岭的传说。
美丽的自然风景,有了人文传说,山水才有灵性,景观才更有观赏性。
真正让李兴楼闻名遐迩的,是她那红色的故事。
抗日战争后期,党中央毛主席为了打通河南与南方的联系,把根据地连成一片,提出了“绾彀中原”的伟大战略。新四军五师抽调多人组成以副旅长黄霖为司令的黄霖兵团,北上抗日。于年11月到达嵖岈山地区,开辟了豫中嵖岈山抗日根据地。年10月,王树声、王震带领八路军,遵照党中央毛主席指示南下,与新四军、水东八团在嵖岈山区三路大军会师。刘少奇两次在嵖岈山地区做短暂停留。李先念曾两次来到当时抗日根据地所在地李兴楼长时间居住。王震、王树声、任质斌、刘子厚、栗再山、黄霖、陈先瑞等一大批共和国的将帅,在李兴楼工作战斗过,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如今,李兴楼已成为一个红色景点,李先念当年住过的地方,已经开辟为豫中抗日纪念馆,供游人参观瞻仰。
如今的李兴楼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被团省委、省少工委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被团省委、省少工委命名为河南省第二批红领巾体验教育基地,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党员教育示范基地,被市旅游局批准为市级红色旅游景点,河南省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为了加快老区的发展,省委组织部从党费中拨付万元,用于发展李兴楼的香菇产业,现已建成香菇大棚四座,冷库一座,已投产使用,效益可达数万元。
李兴楼的村民在示范带动下成立了龙天沟餐饮有限公司,已带动十多个贫困户就业,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
近年来,在乡党委的领导支持下,李兴楼整修标准路九千米,建成标准化文化广场一座,打造槐花园一座,栽种槐树多棵,年荣获县级美丽村居、优秀党支部。
李兴楼,这片绿色的家园,红色的热土,乘着二十大的东风,正踔厉奋发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我们相信,她的明天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本文发表于年12月13日天中晚报)
作者简介:王海洋,60后,公务员,爱好读书,爱好学习,爱好写作。遂平县作家协会主席,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河南日报》《散文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一百多篇,著有散文集《洁白的槐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