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以境内平顶山得名。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载:平顶山“绝顶平坦无峰峦,故名”。
历史沿革:
平顶山市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商周时代,这里属应国。平顶山为古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应”“鹰”通假,故平顶山又称鹰城。平顶山市古为豫州地。
殷商时期,为应、桀部落。
西周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
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韩、魏、晋、郑、楚。
秦统一后,平顶山境域属颍川郡、三川郡和南阳郡。
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北部仍属颍川郡。
晋析颍川置襄城郡,平顶山属河南郡、襄城郡、南阳郡。
南北朝时,先后分属鲁阳郡、襄城郡、南安郡、汝北郡、汝南郡、顺阳郡、汉广郡。
隋朝分属襄城郡和颍川郡。
唐代先后分属汝州郡、许州郡、襄城郡。
宋元起止明清分属汝州、许州和裕州。
民国初年属河洛道、汝阳道,后分属豫南道、豫东道、豫西道。
新中国成立后,平顶山分属洛阳专区、许昌专区。年成立平顶山煤矿筹备处。
年1月,成立中共平顶山矿区委员会,年3月,成立许昌专员公署平顶山办事处,下辖东高皇、大营、西高皇、井营四个乡。
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平顶山市,属省直辖市,下辖二镇四乡,即诸葛庙镇、西高皇镇和大营乡、东高皇乡、井营乡、姚孟乡。
年,市区设立了五个街道办事处,城市建设开始起步。
年撤销宝丰县,将原县属行政区域划归平顶山市,次年又恢复宝丰县制,仍归许昌专署领导。
年3月,平顶山市改为平顶山特区,实行双重领导,以煤炭部领导为主,河南省领导为辅。
年3月,恢复平顶山市,仍为省辖市。
年设置新华区和卫东区。
年建立西区。年舞钢区划归平顶山市,年舞钢区又划归许昌地区管辖。
年,舞钢区重新划入平顶山市。
年9月,分属许昌地区的鲁山、宝丰、叶县三县划归平顶山市管辖,年2月又将许昌地区的襄城县和郏县、洛阳地区的临汝县划归平顶山市。
年6月,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
年9月,撤销舞钢区,设立舞钢市。二市均为河南省计划单列市,由平顶山市代管。汝州市于年6月1日正式施行省直管体制。
年8月1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号)同意将平顶山市郊区更名为湛河区。年8月,襄城县划归许昌市管辖。平顶山市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辖新华、卫东、湛河3区和叶县、宝丰、鲁山、郏县4县,代管汝州、舞钢2个县级市。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号)设立平顶山市石龙区。至此,全市辖四县(鲁山县、宝丰县、叶县、郏县)、四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代管汝州市、舞钢市,全市共有99个乡(镇)、25个街道,个居委会、个行政村。
年12月,襄城县又划归许昌地区。
年12月18日,设立平顶山市石龙区。至此,全市辖四县(鲁山县、宝丰县、叶县、郏县)、四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代管汝州市、舞钢市,全市共有99个乡(镇)、25个街道办事处,个居民委员会、个村民委员会。
汝州市年被省政府省发改委确立为河南10个省直管试点扩权县市之一。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顶山市常住总人口人,其中:新华区人,卫东区人,石龙区人,湛河区人,宝丰县人,叶县人,鲁山县人,郏县人,舞钢市人,汝州市人。年底,全市总人口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年,平顶山市乡镇区划调整,撤并5个(原出处为9个)乡镇。舞钢市撤销王店乡,并入尚店镇管辖,尚店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安寨乡,并入枣林乡管辖,枣林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鲁山县撤销土门乡,并入背孜乡管辖,背孜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宝丰县撤销观音堂乡,并入大营镇管辖,大营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石龙区撤销南顾庄乡,设立相应街道。撤并后,平顶山市全市有93个乡镇、39个街道;平均每个乡镇人口为5.19万人,平均面积为84.75平方千米。
年末,平顶山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37个街道、35个镇、58个乡。
截止到年10月,平顶山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含汝州市),辖叶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4县,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4区以及新城区、高新区,代管舞钢市。
全市共有乡34个、镇38个、街道53个(含宝丰县1个铁路办事处)。其中新华区1个镇、9个街道;卫东区12个街道;湛河区1个乡、9个街道;石龙区4个街道;新城区1个镇、3个街道;高新区1个镇、一个街道;宝丰县12个乡(镇)、1个铁路办事处;叶县15个乡(镇)、3个街道;鲁山县20个乡(镇)、4个街道;郏县13个乡(镇)、2个街道;舞钢市8个乡(镇)、5个街道。
年10月,平顶山市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截至年4月,平顶山市辖叶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4县,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4区以及新城区、高新区,代管舞钢市、汝州市。市人民政府驻地新城区。
全市共有乡34个、镇38个、街道53个(含宝丰县1个铁路办事处)。其中新华区1个镇、9个街道;卫东区12个街道;湛河区1个乡、9个街道;石龙区4个街道;新城区1个镇、3个街道;高新区1个镇、一个街道;宝丰县12个乡(镇)、1个铁路办事处;叶县15个乡(镇)、3个街道;鲁山县20个乡(镇)、4个街道;郏县13个乡(镇)、2个街道;舞钢市8个乡(镇)、5个街道。
年8月,被评为河南省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年度农村厕所革命先进市。
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年11月28日,被评为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地理环境:
平顶山,河南省辖地级市,别名鹰城,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也是豫中地区的中心城市。现辖2市4县4区,面积平方公里,年常住人口.77万。平顶山既是资源型工业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还是中国曲艺城、中国书法城、中国观音文化之乡、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和中国唐钧基地。
平顶山有各类水库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该市穿境而过,有白鹭洲、白龟湖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单体多个,居河南省第二位。尧山-中原大佛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有绵延百里的温泉带和世界最高铜制立佛中原大佛,尧山地质公园是国家地质公园。平顶山博物馆、二郎山、灯台架、画眉谷、三苏园、尧山大峡谷漂流、香山寺等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西周时期平顶山市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又称鹰城。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有千手观音证道祖庭香山寺、千年古刹风穴寺、国家重大考古发现汝官窑遗址、苏轼父子三人的安息地三苏园、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叶县县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是河南曲剧的发源地和世界叶姓、刘姓、应姓、沈姓的祖籍地。
平顶山,别名鹰城。位于河南省中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3°08′至34°20′、东经°14′至°45′之间。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08′—34°20′,东经°14′—°45′。全境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东与许昌市的襄城县、漯河市的舞阳县、驻马店市的西平县和遂平县交界;西与洛阳市的汝阳县、嵩县毗邻;南与驻马店市的泌阳县、南阳市的方城县和南召县缘连;北与洛阳市的伊川县、郑州市的登封市、许昌市的襄城县和禹州市接壤。总面积平方公里。
平顶山市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展布。地貌类型多,山脉、丘陵、平原、河谷、盆地齐全。西部巍峨的伏牛山、层峦叠嶂,中部、东部为丘陵、平原。西部鲁山县的尧山主峰海拔.1米,东部平原部分地区海拔不足70米。全部土地面积中山区占13%,丘林占63%,平原占24%。西部以山地为主,多数山峰海拔米—米,部分山峰海拔在米—米,最高山峰是鲁山县西部边界的尧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米。东部以平原为主。在低山和平原之间,分布着高低起伏的丘陵。从南北看,大体有三列呈北西—南东展布的山地夹两组河谷平原。北部是箕山,中部是外方山东段及平顶山市区以北低山,南部是伏牛山东段及其余脉。北部夹北汝河冲洪积平原,南部夹沙河、澧河等冲洪积平原。其海拔大多在米—米之间,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
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量小,四季分明。由于受季风影响,冬季盛吹北风,空气干燥,雨雪偏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多而集中,秋季雨量减少,随着冬夏季环流转换,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宝丰县、叶县偏高,其余县(市)正常;降水量偏少;日照正常。冬季平均气温郏县、宝丰县、叶县正常,其余县(市)偏低;降水偏少;日照偏少,均为历年同期最少值。平顶山市年降水量在毫米—毫米之间,自北向东南逐渐递增。
平顶山市地处淮河流域上游,分属于颍河、洪汝河两个水系。自北向南流经该市的主要河流有颍河水系的北汝河、沙河、澧河、甘江河,洪汝河水系的滚河。沙颍河水系在平顶山市辖区范围内的流域面积为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93.53%;洪汝河水系洪河支流滚河发源于舞钢市,在舞钢市的流域面积为平方千米,占该市总面积的88.8%,占平顶山市辖区总面积的6.47%。
平顶山地区内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种,其中鸟类种,兽类20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23种。区内生境类型多样,食物丰富,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充足的食物来源。鸟类隶属17目43科。其中鸫科25种,鸭科16种,雀科13种,鹭科、鹰科、鸦科各10种,鹬科8种;杜鹃科、鹊钨科各7种;鸱鸮科、啄木鸟科各6种;秧鸡科,鸸科、鸠鸽科各5种;伯劳科有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4种,即白鹳、黑鹳、大鸨和金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23种,即斑嘴鹈鹕、黄嘴白鹭、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窝、秃鹫、白尾鹞、白头鹞、红脚隼、红隼、灰鹤、红角鸮、雕鸮、鹰鹗、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
年,全市PM10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是全省10个完成目标值的城市之一;PM2.5年均浓度6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天;8个国省控地表水环境考核断面中Ⅰ~Ⅱ类水5个、Ⅲ类水2个、Ⅳ类水1个,良好率87.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下水考核点2次监测结果均达省定目标;全面完成省定年度水环境质量责任目标,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结果为良好。全年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4%。初步核算,省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圆满完成。
任世事变迁,终不改绿水青山,看风云变幻,永不忘万里家乡!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不足与疏漏之处,欢迎指正,如发现文章有违反国家政策等规定,欢迎指导,本人将及时予以更正或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