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郭帅陈琳/文李书宝/图

洗脸刷牙、叠被子、写自己的名字……这些对于普通孩子来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对于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来说可能要学习几百遍,因为这里面的学生都是身体或者智力有缺陷的特殊儿童。

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年,前身为栾川县聋哑学校,是一所涵盖小学至初中,九年一贯制的公立、县直寄宿制学校,承担着栾川县名在校和82名送教上门的中度、重度视力、聋哑、肢体、智力、自闭症、唐氏、脑瘫等多重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工作。

教授孩子们技艺

“生活+技能”教育提升学生社会生存能力

因为学生的特殊性,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遵循学生听障、智障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差异,调整课程内容,着力提升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把传授知识与缺陷补偿有机结合,积极构建以“生活+技能”为核心符合山区特色的栾川县特殊教育课程体系。

厨艺学习

学校在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音乐康复、家政、购物、足球、越野滑雪等特色课程的基础上,新增洗车和手工制作两门职业课程,为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善坊——手工坊,利用栾川旅游资源优势,以树枝树叶、橡壳松果、荷花莲蓬等这些家门口就能找到的东西为素材,开发一系列纯手工的文创产品。通过孩子们亲自动手实践,让残疾儿童同样可以发现美、创造美,让他们自立自强,拥有幸福生活。今年8月,这个手工项目在年“创新栾川”创业扶贫专项赛中荣获三等奖。

善坊——洗车坊,从10个孩子一天洗一辆车,到两个孩子半个小时洗一辆车,老师将汽车画在黑板上,车门、车窗、座位等一点一点分解地教孩子们如何洗……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

开展洗车教学

以体育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在这样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荣誉室内,摆满了各种奖杯和奖牌。年,参加第十届全国残运会,第七届特奥会荣获足球项目团体第四名和个人技能全国铜牌;年12月,学校22名运动员代表河南省出征年全国冬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越野滑雪、雪鞋项目中,一举斩获22金14银10铜共46枚奖牌的优异成绩。

年1月,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支代表队参加“中国第四届残疾人冰雪季中国智协主会场”,学校8名运动员在雪鞋、雪地足球、冰壶等项目中创造了10金3银1铜共14枚奖牌的佳绩。

代表河南参加全国特奥会

这些荣誉背后,是比普通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特殊学校的孩子虽然理解能力往往不太好,教练要教很多遍才能学会,但他们会在失败中一次次地重新练习,没有人叫苦叫累。有时候训练强度太大,教练让孩子们休息会儿,可他们还是会咬牙坚持训练。

还有很多特殊学校的孩子参加比赛时才第一次走出大山,他们一步步走出栾川、坐上高铁,走进体育赛场,走上全国领奖台。这些经历让他们从自卑懦弱变得自立自强,身体虽然有残疾,却用坚强的意志和奋力拼搏书写答案,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残疾人同样可以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