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诚信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5/9186240.html

六月的博尔塔拉河风景如画,河水静静向下游流淌。在博尔塔拉河畔的博格达尔村原本名不见经传,往来车辆匆匆驶过。但如今,这个村子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示范村”,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打卡。这一变化,源于当地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温泉县湿地风光。张国斌摄

温泉县扎勒木特乡博格达尔村位于温泉县城西3公里处,村落沿博尔塔拉河南岸有序分布,有户农牧民。年,博格达尔村实施定居兴牧工程,村民们搬进了配套设施齐全的安居富民房,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年,乘着温泉县发展全域旅游的东风,博格达尔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围绕本地民俗文化内涵,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启动,博格达尔村从美丽庭院入手,让小村落大变样。

温泉县扎勒木特乡博格达尔村航拍图。王乐乐摄

仲夏时节,走进博格达尔村,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蓝色的屋顶与白色的墙壁交相辉映,秀丽的风景与浓郁的民俗完美融合。在村口施工现场,七八名工人正在忙碌着铺砖、修墙,骄阳之下,干得热火朝天。“我们村要发展乡村旅游,不能只是修一修漂亮房子,而是要提升村内旅游基础设施,给村民带来实惠。”博格达尔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别克·巴合提说。

正在升级打造街区。沙吾尔别克·巴合提摄

“乡村旅游不能是简单的复制,一定要有独特的文化。”沙吾尔别克告诉记者,卡伦文化是博格达尔村的特色,今年村里争取到万元的卡伦文化项目,用于打造特色民俗文化主街道,同时村里拿出10万元村集体收入,提升村内旅游基础设施。目前,项目已经接近尾声,建成后将带动更多农牧民参与旅游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村道巷道。沙吾尔别克·巴合提摄

沿着穿村而过的柏油路向前,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院落映入眼帘,小院中不少鲜花已经盛开。村民汤加热合站在自家门口,招呼前来入住的游客。

“以前我们住的都是土坯房或者简易蒙古包,村里牛羊到处跑,没有水电和厕所,出行的是土路。如今,村里发生了大变样,不仅基础设施完善了,我还在家门口挣上了‘旅游钱’,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看着自己的房屋被改造成精致的民族特色毡房,汤加热合很感慨。他的牧家乐在旅游旺季每天能接待多名游客,年收入近10万元。

牧家乐。

博格达尔村打造旅游经济“金字招牌”,农家乐内载歌载舞。于苏甫·艾尼摄

与汤加热合一样在村里开牧家乐的还有依玛里阿里·道力达,他曾是温泉县圣泉酒店的大厨,于年辞去酒店工作,在村里开起了牧家乐。当问起为什么辞职时,依玛里阿里乐呵呵地说:“一方面是家里三口人,全靠我一个人的收入,经济上太紧张。另一方面是党的政策好,村子越来越美丽,回家创业有信心。”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手艺,依玛里阿里很快将自己家打造成四星级牧家乐,疆内外的游客纷纷来到他家吃饭。“我家主营烤全羊、牦牛肉、马肉、马肠子等特色美食,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了人,忙的时候我会叫上村里的朋友来帮忙,每人每天有元左右的劳务费。”依玛里阿里自豪地说。

香紫苏文化旅游节。博州融媒体中心图库

加依娜古丽·赛提哈孜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在外游牧,收入偏低。定居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她有了固定工作,每月收入元左右。工作之余,她就会在村里的农牧家乐打工,每个月可以打工20天左右。现在,她每月有近元的收入。说起现在的生活,加依娜古丽笑着说:“就是因为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村的旅游业才越来越红火,我的收入也越来越多。”

如今,博格达尔村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打造出了香紫苏观光、卡伦文化街道,并发展10家农(牧)家乐,18户村民建起特色毡房,在旅游旺季时,也可以接待游客。其中4家被评为星级农牧家乐,吸纳本村5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乡村旅游业迸发出勃勃生机。

文:王乐乐

博尔塔拉报社出品

监审:吕海洪编审:符艳平编辑:姚倩责编:姚倩

本文来源:博尔塔拉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9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